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北体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

10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

0fed71dacfbe4ef1a5bacf29e38e3568.jpg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广大参赛学生和社会各界倍感振奋,在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北体大师生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北体力量。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 樊战备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给予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创新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环节。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体育类高等院校,是体育领域“高精尖缺”人才的供给高地,在解决体育方面重大关键问题、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校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持续推进高校产学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高质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北体智慧。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中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高等院校是知识创造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体育高等教育的标杆院校,应站在时代进步和体育发展的前沿,秉持“以体为本”的办学特色,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北体大全体师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行业产业需求为牵引,强化创新教育,深化创新实践,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目标,示范引领全国体育类高校建设,奋力书写好“强国建设 北体何为”的时代答卷。


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创新大赛负责人 王正

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北京体育大学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体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经验,基本形成了专属于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道路,在较短的时间内稳步形成了良好的体育创新氛围,在参与人数、实践质量及人才培养成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于今年首次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的国家级金奖,这同时也是今年新文科组别的第一名、全国体育院校在该项赛事中高教主赛道的首个金奖。本届大赛在短短三天时间里两上《新闻联播》,并获得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欢欣鼓舞,令人振奋。我们第一时间集体组织参赛师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深刻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亲切勉励和殷切希望。在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远布局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金奖项目“寰际奥赛”指导老师、竞技体育学院副教授 杨晓光

作为“寰际奥赛”项目的指导教师,我带着同学们前往上海,共赴“百国千校千万人”的大舞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参赛学生辛勤付出和创新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鼓舞。这是一个师生共融,相互启发的旅程。一路走来,非常欣慰能够见证同学们的成长,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重要意义。同时,我对双创活动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也有了全新的认识。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而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鼓励和支持青年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引导和激励青年学子弘扬创新精神,培养更多“敢闯会创”的青年人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金奖项目“寰际奥赛”负责人、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学生 罗霄

创新没有止境、创新引领未来。作为新时代青年和体育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继续传承体育报国的光荣传统,弘扬“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积极响应“敢闯”、“会创”的时代要求,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发展全局,以建设体育强国为己任,做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体育人。


金奖项目“寰际奥赛”成员、创新创业协会会长、管理学院学生 李雨熙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这不仅是对创新创业杰出人才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每一个心怀梦想的青年的激励。国创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平台,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正是这样的环境,使得我校在本次国赛中获得了一金三铜的好成绩,“寰际奥赛”项目更是脱颖而出,这不仅是学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有史以来的首个金奖,新文科组别的第一名,更是全国体育院校在高教主赛道的首个金奖!从北京到上海,我们逐步从象牙塔走向世界,不断挑战未知领域和自身薄弱点,最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国民身体素质领先世界,让全世界都敬畏中国力量!”这不仅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更是我们身为北体学子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的勇敢担当。我们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以青春之活力,在创新实践中不断突破自我,敢闯会创,在国家提供的创新创业氛围中,勇担时代使命,贡献青春力量!


金奖项目“寰际奥赛”成员、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李琳

此次有幸跟随学校前往上海参加创新大赛,我收获颇丰。青年是创新的主力,在大赛上,我们看到了青年人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积极投身创新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力争在未知领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热情奔放地实现梦想的生动画卷。参与其中也令我深受感染,希望能够永葆“闯”的精神,增强“创”的本领,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创造佳绩。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是对于本项大赛的认可与鼓励,令全体参赛师生备受鼓舞,也向广大青年提出了新的嘱托:“希望你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今后,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专业知识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使命在肩、奋斗有我!


金奖项目“寰际奥赛”成员、管理学院学生 许可

本次作为“寰际奥赛”项目的团队成员前往上海参赛,我收获颇丰。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洞察到新时代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信心与决心,他们以“敢闯”的精神和“会创”的本领,积极投身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伟大事业。同时,我也对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有了更深的领悟,我会致力于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探索体育领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给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勉励令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未来,我们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带着从大赛中汲取的宝贵经验,继续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砥砺前行,充分彰显北体人“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创新推动全民健身,为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铜奖项目“环动智康”指导老师、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师 刘畅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提到:“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在比赛途中,“环动智康”团队勇于挑战传统、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们:“积极弘扬科学精神,投身科技创新。”这句话不仅是对我们创新精神的激励,更是对我们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作为新文科项目,团队聚焦科技+体育,一路以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前沿医学项目团队和体育领域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以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结合,共同践行多学科交融,同时我们一同进步并期待齐力为中国体育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转化为强国建设的有力举措,为支撑高水平体育强国贡献北体大师生的智慧与力量!


铜奖项目“环动智康”负责人、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学生 李嘉壕

我们团队以科技赋能体育,聚焦打造现代化智能康复设备,以“闯”的精神面对未知与挑战。借助创新大赛,我深刻感受到,想要成为一名创业者,必须要具备创新思维。要想打造优质项目,必须要在项目选题立项、技术壁垒突破、产品落地上市等各个环节中打破常规、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敢想会闯!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我深刻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在信中鼓励我们要在创新实践上增本领、长才干,积极投身科技创新。这让我倍感振奋,作为北体大青年,在体育科技的道路上我们应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致力于推动体育科技全面发展,为构建现代化智能体育科技贡献青春力量。


铜奖项目“可能运动”指导老师、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 李岩

从走入残疾人家庭调查残障人士运动健身需求,到设计轮椅健身操,再到专注于残疾人健身器械“轮椅跑步机”的研发,我和同学们一次次解决实验技术难题,在创新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和突破自我,也更加深刻理解了“体育科技”的意义。我们深入社区面向残障人士推广轮椅健身操和轮椅跑步机,组织残疾人运动会,用体育科技的力量赋能残疾人健身事业,助力残疾人身心康复,真正做到了“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本次参赛获奖得益于学校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可能运动”团队一代代成员的努力。能陪伴这些优秀的孩子成长,能看到他们在全民健身事业中展现才华,能指导他们为解决残疾人健身难题提供“北体”方案,是我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我们“可能运动”团队在未来一定会更积极投身体育科技创新,继续传承北体大红色基因,践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用体育新质生产力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铜奖项目“可能运动”负责人、管理学院学生 蒋雨峰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我十分振奋。回望过去的两年项目经历,好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接触的是一群特殊的朋友——下肢残疾人,一路走来,我们发现他们并非是曾经想象中天天卧病在床哀叹命运不公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所展示的生命的力量每一次都令我们动容,轮椅上的功勋爷爷退伍不褪色、轮椅上的大辉哥舞出“生命的鸿雁”,“体育+科技”的力量助力他们开启新的人生。如果问我们,创新的力量是什么,我会回答:爱。是他们在一次次活动结束后拉紧我们的手、是他们活动中由衷的笑容孵化着这个项目。我们将继续以爱浇灌,用有温度的科技,写下残疾人“无限的可能”。“可能运动”,让每一位残疾人的运动梦想成为可能。


铜奖项目“绿荫筑梦”指导老师、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顾春雨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为新阶段高质量做好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在提升足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足球振兴和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参加赛事,青年学生更好培育创新意识,展示创新风采,进一步筑牢专业思想,做到学以致用。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引领,有组织地孵化足球专业特色项目,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人才培养贯通起来,与推进高质量就业协同起来,更好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鼓励青年学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引导学生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天地施展才华,为助力足球振兴和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铜奖项目“绿荫筑梦”负责人、中国足球运动学院学生 窦越

创新之源,青年之力。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深感振奋与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不仅强调了创新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更寄语我们青年一代要成为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不仅是对我们参赛学生的肯定,更是对全体青年寄予的厚望,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在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创新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回顾历史,从蒸汽机的轰鸣到互联网的普及,从火车的飞驰到卫星的翱翔,每一项重大的科技进步都源于创新,它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未来。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拥有最活跃的思维和最充沛的精力,正是投身创新实践的最佳时期。在参赛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创新的魅力和价值。未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让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尽情施展才华,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创新篇章!


研究生院副院长、心理学院教授 王英春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给予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创新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迈向教育强国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次比赛,我校取得最佳战绩,实现国赛金奖零的突破。我们将会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把学校的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转化为体育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持续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引导学生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让青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光彩。


体育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沈燕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中指出,要“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这对高等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坚持“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体育工程学院去年牵头成立了智能体育产教融合共同体,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当学生培养的行业导师,对培养过程进行全程实践指导。未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进一步夯实创新实践教学,为新兴体育科技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助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


教育学院教授 王艳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大赛成绩的高度肯定,更是对青年一代创新精神的深切期望。我们深知,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力源泉,而青年正是这股力量的主力军。我校学子在大赛中的佳绩,是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生动诠释。这不仅是我校的荣耀,更是对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最好证明。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工作实际,厚植创新沃土,让学生们在创新实践中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同时,北体教师也将以此为契机,紧跟前沿科技发展,不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体育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注入澎湃力量。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授 苏浩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深刻领悟到创新与实践是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检验育人效果的重要平台。我将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契机,努力在教学、科研、育人上践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科研领域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作出贡献。


竞技体育学院副教授 亓丰学

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受到极大鼓舞与激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心和嘱托。我作为大学教师,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科技创新,促进中外科技交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年轻教师时刻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砥砺奋进、奋发有为,在新征程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第八期青马班学员、国际教育与交流学院学生 路梓艺

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这封充满鼓励与期望的来信后,我们深刻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青年,我们所肩负的责任重大。创新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青年一代,正是这种力量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尤其让身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研究生,同时也是科研行业一员的我更加坚定了弘扬科学精神,投身科技创新的决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勇攀科技创新的高峰,为中外科技交流贡献青春力量。我们深知,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成长的坚强后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我们将不负众望,发挥青春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将始终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定将不负重托,砥砺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宁博宣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大学生代表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勉励和殷切希望,为我们指明了成长方向,使我深感振奋与鼓舞。回信中明确指出了青年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青年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中外科技交流的重要力量。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在今后更要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精神,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武术学院学生 孙嘉浩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封对我们青年充满寄托与希望的回信,我深受鼓舞!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这一作为高度赞赏。身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更加意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未来我将依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足专业发展,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将自身专业所学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多作贡献!青年强则国家强。幸运的我们成长于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新时代,定当不负党的重托,以青春之力在广阔天地中彰显青春作为,以拼搏之姿在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才华。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盛会。本届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上海交通大学与闵行区人民政府承办,大赛主题为“我敢闯,我会创”。该赛事真正成为了世界青年学生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国际创新盛会,有力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青年学生跨时空交流,推动形成了世界青年学生共同思考、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良好生态。

在本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中,我校学子斩获佳绩,获得高教主赛道金奖1项、铜奖1项,红旅赛道铜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