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3 !个人+4!
时间:2025-11-19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为激发体育系统和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群众体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日前,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发布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名单、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名单。北京体育大学3个集体、4名个人榜上有名。
先进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宣传部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先进个人
厉素霞 教育学院讲师
刘冬森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副教授
李小芬 艺术学院教授
刘晓蕾 中国武术学院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练就扎实本领,深耕学术研究,筑牢群众体育科学根基,以“科研服务实践”为导向,聚焦群众体育发展的痛点与难点。长期深耕群众体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以专业学识赋能全民健身事业,用实际行动架起“高校智慧”与“群众需求”的桥梁,在推动科学健身普及、基层体育服务升级等方面成效显著,是群众体育领域 “产学研用” 融合的典范;扎根基层实践,推动科学健身“最后一公里”落地:建立“高校导师 + 骨干指导员 + 群众”的三级服务网络,坚持“走出校园、深入基层”,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惠及群众的实际行动,多位教师深入全国数十个省市的社区、乡村、学校,开展科学健身讲座、技能培训,组织数十场排舞赛事和多期线上公益培训,为多个部队提供体能训练服务,帮助部队提升考核达标率。
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宣传部
党委宣传部充分发挥体育资源优势,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与全民健身事业深度融合。部门先后选派两任常务副部长赴山西繁峙县、代县开展挂职帮扶,围绕体育支教与师资培训、赛事赋能与产业融合、健身设施提质升级、体育文化弘扬传播等方面系统推进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其中一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在体教融合方面,部门积极组织专业力量,以多样态宣传全民健身,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在全民健身领域,党委宣传部通过宣讲和解读全民健身政策树立志愿服务典型,激发基层健身活力,营造良好健身氛围。同时,党委宣传部深度参与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运动之美 文化之韵”中华体育精神颂运动项目文化展演展示系列活动、牵头策划“体育力量,中国精神”运动项目文化展览、参与策划体育公益广告与中华体育故事征集活动等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弘扬和传播中华体育精神,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发挥教学、科研优势,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营养等方面的群众体育服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围绕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国家战略,主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制和修订,牵头完成或参与《全民健身指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等权威文件的研制和修订,响应大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现实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社会认同;重视群众体育科普团队建设,学院群众体育科普团队以老带新,不断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声誉的科普团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开展科学健身、运动营养、运动安全与风险等方面群众体育科普工作,成效显著。获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厉素霞
厉素霞积极投身全民健身事业,参与全国跑步社会指导员体系建设,承担了跑步指导员培训教材近半数章节的编写工作,并奔赴全国各地开展跑步指导员培训十余场,将科学健身理念和方法广泛传播,累计培训学员近千名,深受各方好评。她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专业服务覆盖多个重要领域:为陆军、海军、空军、武警等九个部队提供体能训练指导累计达101天,帮助全体官兵顺利通过体能考核;担任国家花样滑冰队、垒球队的跑步教练,指导运动员全面提升奔跑能力;自2024年3月起担任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体能教练,通过专业训练显著提升消防员专项体能水平,助力该支队在比武考核中获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赛事组织方面,她凭借专业能力参与筹备和执裁各级别体育赛事,截至2024年已完成18次国家级、省级及校级体育赛事的编排组织工作,累计服务时长约260小时,确保所有赛事圆满完成。
刘冬森
刘冬森积极推动冬奥备战成果向大众体育转化,将服务国家队期间积累的科学训练体系、康复理念及先进技术系统应用于花样滑冰普及领域。他深入训练一线,通过实地观摩和深入访谈,精准把握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痛点与运动损伤问题,同时全面了解成人爱好者的运动医学需求。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他运用身体功能评估、个性化康复方案及家长协同教育等多维手段,有效帮助众多青少年选手克服技术不稳定期、预防运动损伤;通过专业咨询服务和科学防护知识普及,显著提升了成年爱好者的自我防护能力。刘冬森还积极参与基层教练培训工作,倾囊相授其运动医学专业知识和奥运保障经验。通过参与教材编撰、指导训练计划制定、优化安全评估体系等务实举措,切实提升了基层教练在损伤预防、青春期训练调控及科学化体能训练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教练员执教的安全性和科学水平。
李小芬
李小芬积极推动体育舞蹈项目的规范化发展与本土化创新。她牵头编译《标准舞-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教材》《拉丁舞-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教材》,率先将Salsa、阿根廷探戈等国际流行舞种引入国内,并系统开展教学普及与本土化融合工作,有效丰富了我国体育舞蹈的内容体系。作为国际级裁判、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幼儿体育舞蹈技术等级标准教师等培训讲师,她长期承担多类培训任务,累计培训人员超过3000人次。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她主导制定并修订《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技术等级标准》等7部行业技术规范,总发行量逾万册,为行业建立了科学、统一的技术体系。她积极参与协会制度改革,优化技术等级考核体系,并通过体教融合、体卫融合等路径,开展舞蹈损伤防治调研,系统提升项目安全性与普及质量。在赛事体系建设中,她牵头编制《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赛事运行管理手册》,优化各级赛事组织流程,推动赛事运行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项目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晓蕾
刘晓蕾同志长期致力于普及传统养生功法、推动体医融合及专业人才培养。她担任国家级健身气功教练员与国际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师,年均承担教学与推广任务约130次,面向中组部机关、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及多个省市开展培训。她参与编创并示范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国体版”教学视频成为全网主流跟练模板,全网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抖音平台“刘晓蕾八段锦”相关视频单条点赞量超60万。她还参与制作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八段锦英文版)等多类全民健身教学视频,推动传统功法走向更广泛的受众。作为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干预实验室负责人,她致力于传统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干预研究,带领团队制定帕金森病运动处方,在山东、北京等地义务开展健身气功运动指导,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推动“体医融合”。

